按照中医理论,女性痛经主要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不通则痛”,指的是因气血不畅导致的痛经;另一种是“不荣则痛”,指的是肝肾不足、身体虚弱、气血空虚所引起的痛经。这两种情形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中医对女性痛经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
女孩痛经,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原发性痛经,其成因多种多样。遭受生冷寒凉、食用过冷食物、淋雨、感冒等都可能导致寒凝血淤,引发痛经。在湿热天气下,食用过多湿热食物,如虾蟹、芒果和荔枝等热性食物,也会导致气滞血淤,同样会引发痛经。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心情的压抑也是痛经的诱因。
原发性痛经多出现在月经前后,治疗相对容易。在月经来潮前,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如疏通气血、理气的药物。若需快速止痛,针灸效果显著,扎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等,能迅速缓解疼痛。
年轻女孩的痛经,多数在初潮时就出现,可能与子宫角度、经血通道狭窄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原发性的痛经,在女孩成年、结婚生子后会有明显改善。而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多见于继发性痛经的妇女,但年轻女性也容易患病。这种病不宜过晚结婚,因为生殖道流动不畅是导致此病的原因。结婚生子往往能改善这一症状。
对于已婚女性,多是继发性痛经,若痛经伴随腰痛、发烧、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可能是子宫后位或其他疾病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与原发性痛经有很大不同,原发性痛经从月经开始就痛,每次疼痛程度相当;而继发性痛经则是在月经开始后一段时间才开始疼痛,且每次疼痛逐渐加剧。如有此类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B超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指出,原发性痛经可以通过食疗来缓解症状。对于寒凝血淤型的痛经,经期怕冷者,可以采用温经祛寒的食疗方法,如当归羊肉煲;对于气滞血淤型,精神压力大、抑郁者,则可行气化滞,如砂仁猪肚汤。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早开始受益越多。除了痛经,中医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许多密码。通过了解中医养生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女性痛经是一个常见的妇科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其成因和症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缓解这一问题。结合中医的食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