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需要开刀吗?一位年逾古稀的王先生的故事
王先生,年事已高,近来却深受胸闷困扰。走路快一些,或是攀爬楼梯,都会让他感到不适。他反复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开刀吗?”这个问题在他的心头久久萦绕,让他难以决断。
经过医生的诊断,王先生的右冠状动脉存在一个阻塞严重的病灶,血管壁钙化严重,使得常规的心导管治疗难以进行。这使他陷入了困境,因为心脏疾病的成因和类型多种多样,选择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还是内科心导管治疗,往往让患者感到迷茫和无助。
幸运的是,王先生遇到了一位自日本归来的医者。他采用先进的冠状动脉钻石刀研磨器械,以每分钟20万转的转速将钙化的斑块钻碎,再通过血管内超音波的引导,精准地置放了药物涂层支架。这一切的变革,让王先生得以在短短时间内恢复日常活动。
而另一位年迈的王老太太,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她十多年前接受过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如今却面临着再度开刀的困境。她的左冠状动脉开口阻塞严重,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发生猝死。心脏外科医师却警告说再次开刀的风险极高,甚至可能因组织粘连而无法找到需要接合的冠状动脉。老奶奶在担忧与绝望中徘徊,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再次经历开胸手术。
幸运的是,心脏内科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导管技术日新月异。从1977年Andreas Gruentzig医师在瑞士成功施行第一例冠状动脉气球扩张术开始,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已成为主流治疗策略。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心导管介入性治疗的伤口微小(仅有约2mm大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即可活动),对于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现在,对于那些过去因心导管介入治疗难度大的复杂性冠状动脉病灶患者,他们终于多了一项选择。
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萌芽。借助显影剂的帮助和辐射线的精确指引,微细的金属导线能够穿越阻塞严重的狭窄血管部位。这些金属导线就像铺设的铁轨一样,可以引导气球导管到达狭窄处打开阻塞,并在病灶处放置血管内支架以防止血管回缩或塌陷。这些支架对于疏通血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在犹豫是否需要接受开刀手术的患者来说,他们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由网友『狼狈不堪』投递,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