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的一次检测中,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百岁山的瓶装水进行了严格的品质检验。检测结果显示,该水样的溴酸盐含量为0.003mg/L,这一数值恰好达到欧盟针对经过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的标准上限。对此,百岁山公司迅速作出回应,其立场坚定而明确:
百岁山对检测结果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尽管检测结果与欧盟标准相符,但远低于中国内地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限值(即0.01mg/L)。在他们看来,这一数值并不构成任何问题,反而接近标准值可能只是出于个别因素的波动。
百岁山的法务部门已经全面介入处理此事。公司明确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澄清事实真相,坚决维护自身权益。他们强调,百岁山的产品始终符合全球主流的饮用水安全标准,且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并非个案。同期被香港消委会报告提及的农夫山泉也曾陷入类似的争议。面对质疑,农夫山泉迅速发出律师函,指责香港消委会适用标准错误并存在主观误导,要求其公开道歉。而香港消委会则回应称,所有检测的样本均未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安全准则,他们检测的焦点更多的是性价比和环保问题。
香港消委会的报告中指出,溴酸盐是臭氧消毒过程中的副产物,过量摄入可能会引发肠胃不适。他们也强调,目前的检测结果并未达到危险水平,且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涉事产品存在实际的健康风险。
面对这样的争议和关注,我们不禁要深思:在追求饮用水品质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信任和沟通?我们希望的是,企业、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能够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权益而努力。
这次事件引发了我们对饮用水安全、标准制定以及消费者权利的深入思考。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