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门深入调查:“积分代工资”制度违规,保障劳动者权益刻不容缓
一、涉事企业情况介绍
近日,江苏苏州吴江区某科技公司的“以积分代替工资”制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调查,该企业规定“3000积分折算一个月工资”,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并未对员工真正实行。这一做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涉事公司对此有何回应?劳动部门正密切关注此事。
二、企业回应与劳动部门行动
涉事公司表示,前期因融资问题暂时采取积分制度,承诺融资到位后将立即补发工资。吴江区劳动监察部门已经确认该企业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规,并责令其立即整改。劳动部门强调,企业必须依法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任何形式拖延或变相拖欠。
三、劳动者维权指南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若遇到企业未以人民币发放工资的情况,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部门将依法介入调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律师也明确表示此类行为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主张工资及赔偿。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四、警示与借鉴
近年来,类似的企业拖欠劳动报酬案件屡见不鲜。西安市曾通报多起企业拖欠工资案件,涉事企业因拒不支付工资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这些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工资支付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劳动部门的决心与呼吁
劳动部门对“积分代工资”等违规行为采取“查实即纠”的原则,坚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部门也呼吁广大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敢于维权。企业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部门将继续加大对劳动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广大劳动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共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