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大旱考出的科学发展答卷

  • 生活知识
  • 2025-04-17 14:33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新华网昆明报道,大旱之下,科学发展成救命稻草——来自云南旱区的实地报告

春暖时节,骄阳炙烤着云岭高原,旱情如猛兽般冲击着七彩大地。云南,已经连续四年遭受严重干旱。新华社的记者们深入滇中、滇东、滇南,去旱区的真实面貌。

面对持续的旱情,如何让群众有水喝成为首要任务。在陆良县龙海乡的上雨古村,虽然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无法蓄存水源,但由于乡的积极应对,每户农家的存水至少能供一家老小使用三五天。村民李国方表示,从去年11月起,乡每天都会为村里送水,确保全村人畜的基本用水。

富源县后所镇的双诺村,同样是水务部门标注的饮水困难村。几年前建立的水源点因干旱而干涸,村民不得不下到溶洞取水,耗时耗力。对此,县水务局和镇迅速采取行动,投资架设电线、安装水泵,建立了运水通道,解决了双诺村的饮水危机。村民常宏香感动地说:“感谢党和,在困难时刻,我们有了依靠。”

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介绍,面对持续的旱情,云南省实施了严格的包村到户供水责任制。如果村寨取水点超过五公里,财政将承担送水服务的费用,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年初旱象初现时,云南便紧急行动,投入抗旱资金数十亿元,应急供水项目大部分已经竣工通水,有效保障了千万人的饮水安全。

在找水、调水、送水的行动中,志愿者、乡村干部、市县领导层层包保,前往山乡村寨给农民群众送水的车辆,在千山万壑间架起了党和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这是一份科学发展的答卷,也是一份关乎民生的答卷。在这份答卷中,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看到了人文关怀,更看到了在困境同前行的决心和信念。

在这片被大旱考验的土地上,人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的理念,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群众的生命线。无论是的决策,还是社会各界的努力,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