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的一碗面:生命的坚持与重生的奇迹
想象一下,一个吃面条要用一个多小时的人,那种痛苦和无奈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就是赵大爷的生活常态,一个来自驻马店农村的76岁老人,他的食管狭窄,最细处仅有1.5毫米,仅是正常的十分之一。
从小,赵大爷就面临着一吃奶就吐的困境,其他食物更是无法触及的奢望。周围的人认为他得了怪病,无法养活,甚至劝母亲放弃他。母亲的心坚如磐石,她一点一滴用奶水喂养,吐了再喂,就这样坚持着。赵大爷奇迹般地长大了,甚至担任了生产队长,还获得了在人民公社食堂不用排队的“特殊”待遇。
吃饭对赵大爷来说仍然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他一顿饭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甚至三个多小时,食物只能一点点嚼碎,汤水慢慢送下,不时还要承受吐出的痛苦。他的女儿带着他四处求医,希望他能像正常人一样痛痛快快地吃顿饭。
在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曹广劭医师至今还记得赵大爷女儿的那句哀求:“大夫,求求您,让俺爹好歹能痛痛快快吃顿饭吧。” 经过一系列诊断,赵大爷被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食管狭窄”。
正常人的食管有1.5~2.5厘米粗,而赵大爷的食道最细部分却只有1.5毫米。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李天晓介绍,先天性食管狭窄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尤其是高龄患者,像赵大爷这样的案例在文献记录中尚属首例,他的生存简直是一个奇迹。
经过一周的两次食道扩张术,医生使用大小不同的球囊经口放入赵大爷的食管狭窄段,通过向囊内注水使狭窄部分逐步扩张。如今,赵大爷终于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吃饭了,吃面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以前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20多分钟。
这是一个生命的坚持与重生的奇迹。赵大爷的情况属实罕见,但他在医生和家人的陪伴下,走过了漫长的治疗路程,终于实现了像正常人一样吃饭的梦想。微微健康网为赵大爷的重获新生感到欣慰,也为他的坚韧和医生的专业技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