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卫生厅的消息中,我们得知我省局部地区近期出血热疫情有所上升。这一疫情与老鼠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灭鼠防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出血热疫情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938例,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8%。尽管总体趋势下降,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省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青岛市在2011年报告了249例出血热病例,占全省同期报告病例总数的26.55%,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40.68%。青岛市的死亡病例报告数也居全省首位。这再次提醒我们,出血热的防控工作仍然严峻。
据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分析,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基本平稳,但仍有局部流行。疫情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和鲁东南丘陵的部分农村地区,这与地理景观及传播宿主的分布特点有关。近10年来,我省出血热疫情呈现连续逐年下降趋势,但根据8-10年的流行周期推算,今后几年全省出血热疫情可能出现反弹。
为了应对这一疫情,全省约150万高危人群免费接种了出血热疫苗。省卫生厅按照综合防治的策略,组织发生疫情的地区认真实施出血热疫苗接种,并动员群众开展灭鼠活动。专家提醒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要注意在生活和工作场所采取防鼠灭鼠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高危适龄人群更应接种出血热疫苗。
出血热是一种通过老鼠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典型症状表现为“三红三痛征”,即头痛、腰痛、眼眶痛或全身疼痛无力,颜面、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睛球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这些症状,加强防控,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