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冬季要谨防“季节性情绪失调症”

  • 生活知识
  • 2025-04-15 16:09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冬天的寒冷气温往往让人们逐渐进入静养模式,意志消沉,整个人显得慵懒无力。专家提醒,这种情况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失调症”。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症状呢?

科学家们发现,冬季的黎明和黄昏会导致部分人感到无精打采、精神沮丧,甚至严重时出现意气消沉。这种现象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患有此病的人在秋冬之交会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精力明显减退。不同于其他精神沮丧症患者,他们的胃口依然旺盛,尤其偏爱甜食。

研究表明,这种症状主要是人体生物化学受光影响所致。光能通过松果体作用于大脑,这个小腺体能够分泌出一种名为“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激素不仅令人意气消沉,还会造成思维迟钝。美国国立精神病学院的艾尔弗雷德·利维发现,强光可以减少人体褪黑激素的含量。调节黎明和黄昏的光照,可以改变人体褪黑激素的产生。

为了帮助那些体内生物钟运转较慢的“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患者摆脱沮丧情绪,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三种解决办法:

推荐晒太阳。这些患者的生物钟通常比正常人的慢数小时,因此鼓励他们早起,到户外晒太阳,以加速体内生物钟的运转。

进行光线疗法。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模仿太阳光谱的特殊光线,亮度是室内正常照明的五倍。病人每天在这种光线照射下治疗数小时,便能初见成效。

通过特定光线的波长或颜色影响人体的褪黑激素。青蓝光对褪黑激素的灭活力最大,而紫光或红光则会轻微增加褪黑激素的产生。光线的强度也与褪黑激素的含量成反比。但科学家们也提醒患者,不要自行进行光线疗法,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尽管光线疗法有效,但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早起的习惯,这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更多。

冬季是一个容易引发“季节性情绪失调症”的季节。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晒太阳、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度过冬天。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