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研究发现:DNA分子能通过迁移“自我疗伤”

  • 生活知识
  • 2025-04-15 09:13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介绍DNA自我修复机制的短途迁徙之旅

近日,塔夫斯大学一项震撼人心的研究揭示了DNA分子的自我保护机制——一场关乎生命存续的短途旅行。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DNA如何通过迁移来预防复制的不稳定性,也为我们理解基因疾病的产生提供了关键线索。

生物学领域的凯瑟琳·弗罗伊登赖希及其团队发现,酵母菌中的CAG/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会在关键时刻迁移到细胞核的边缘,承担起修复的使命。在细胞的微观世界中,这些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过度扩增会破坏DNA分子的结构,影响复制机制,甚至导致DNA损伤。当这些重复序列的数量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可怕的基因疾病便会随之而来。

想象一下,亨廷顿氏舞蹈病的稳定临界值是38到40个重复序列,但当这些重复序列扩增到近200个时,就会引发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弗罗伊登赖希强调:“对CAG重复序列进行适度的DNA修复至关重要,因为这可能阻止序列进一步扩增和病情恶化。”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巧妙地将不同大小的CAG重复序列引入芽殖酵母菌的染色体中,并为这些带有重复序列的染色体打上荧光标记,以追踪它们的行动轨迹。他们发现,那些含有扩增CAG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就像收到紧急召唤一样,从细胞核的内部迁移到边缘进行紧急修复。而且,重复序列越长,它们迁移的频率就越高。比如说,CAG-130的迁移频率就比CAG-70要高。

科研人员进一步推测,这些重复序列迁移到细胞核膜附近有助于确保修复过程的准确性。在那里,受损的DNA分子与复杂的核孔蛋白相互作用。这些核孔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其中,Slx5/8复合物不仅将DNA分子固定在核孔复合物上,还调节已知的修复蛋白Rad52,从而促进修复过程。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细胞内部复杂的DNA修复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们对基因疾病的防治有了更多的期待。随着科研的深入,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生命奥秘的谜团。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