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执法人员在一食品加工点发现黑心商家使用工业柠檬酸泡制金针菇的丑闻。据微微健康网报道,古田县宣传部透露了这一消息,证实已有近35吨可能致癌的金针菇被查获。但值得庆幸的是,致癌金针菇并未流入市场,被成功拦截。
古田县的联合执法队立即采取了行动,对古田县食用菌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整顿,以确保问题金针菇不会流入市场。经过严格的审查,近30吨问题金针菇已被封存。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这起事件的是古田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了异常情况。在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执法人员发现了用于泡制金针菇的工业柠檬酸。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觉,他们怀疑该合作社在金针菇的初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非食品添加剂。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福建宁德市和古田县两级迅速采取行动,责成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整顿。他们要求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确保市民的饮食安全。
据菌类专业人士介绍,为了延长金针菇的保质期,加工时确实会加入柠檬酸。使用的必须是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而非工业柠檬酸。盐渍过程中的柠檬酸含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符合标准的柠檬酸对人体无害,但过量使用或者滥用工业柠檬酸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而工业柠檬酸中的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
目前,该合作社所有的金针菇已被封存,没有流入市场。联合执法队正严格按照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对全县食用菌产品进行大范围抽样检查。值得一提的是,执法过程中没有发现类似问题,这表明古田县的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场行动不仅保护了市民的健康,也整顿了食品加工业的秩序,为市民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