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歧视是一道沉重的壁垒,阻挡了艾滋病患者获得社会的公平对待。这道“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打破。对于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来说,他们正面临着不应有的歧视和排斥。
近日,三位来自安徽、四川、贵州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因体检中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而在考取教师职位时被拒之门外。他们深感不公,遂联名致信国务院法制办,建议审查并撤销或废止一系列存在“恐艾”歧视的规章。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王新伦对此表示强烈关注。她指出,歧视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绊脚石,呼吁社会应给予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应有的尊重和合法权益。艾滋病的存在是联合国确定的三大国际公害之一,而社会歧视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欧莱雅携手美发师抗击艾滋病”项目十周年活动上,王新伦强调,尽管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已得到一定控制,但社会歧视问题依然严重。这种歧视使得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不敢接受检测和治疗,进而可能导致艾滋病的隐形蔓延,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濮存昕,中国艾滋病宣传大使,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其对抗艾滋病的经验和看法。他表示,只要每个人对艾滋病有充足的认识并采取防护措施,新发感染是可以控制的。他强调,实现“零”艾滋最难的是消除歧视。作为一位防艾志愿者,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社会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当天,五名美发师来到北京体坛医院,免费为艾滋病患者设计发型并剪发。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也彰显了消除歧视、倡导公平的重要性。在北京,已有四万美发师接受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他们正在积极地向顾客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这也是社会共同抗击艾滋病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艾滋病的歧视之墙,为艾滋病患者带来社会的公平对待和温暖关怀。只有消除歧视,我们才能共同向“零”艾滋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