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之源头,自古以来便为医家所深究。据《内经》所述,人体之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不下行,脾气不上升,乃生百病之源。若胃气不能顺畅下降,则谷道受阻,脾气不能升发,则身体津液无法滋润五脏六腑。若此情形持续,内湿便会化热、化火、化毒、成瘀,口臭便随之而生。
对于口臭的成因,有四种常见情形需特别关注。牙周炎患者,牙石形成、牙垢堆积,牙龈充血等现象均为炎症之表征,甚至可见牙齿松动、疼痛,严重时会有龈缘脓液流出,此时自觉性与他觉性口臭都会明显。
慢性胃炎患者,尤其是脾胃湿热证者,除胃脘胀痛、嗳气嘈杂外,晨起时即会自觉口苦,舌苔白腻或黄腻。这些都是脾胃不和,湿热内蕴的表现。
鼻咽部疾病也是口臭的一大源头。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此类疾病多会引发自觉性口臭。
吸烟也是导致口臭的一大因素。过量吸烟会促使舌苔形成多毛舌,食物残渣停留在舌毛间隙并滋生细菌,此时往往会有明显的他觉性口臭。
《诸病源候论》中提及,口臭源于五脏六腑失调,气上胸膈,蕴结于胸膈之间,产生热邪,冲发于口。以脾胃为例,若胃失通降,脾失生发,则热气上逆,蕴结于胸膈,形成口臭。
从中医理论来看,整个呼吸系统均属于肺之管辖,故治疗口臭可采用泻白散加减之法,以泻肺金之热。而针对暴饮暴食后食积不化者,可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对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口出臭秽之气者,多为脾胃积热,可用清胃散加减治疗。
黄连、黄芩等可清上、中焦之积热;石膏、知母、生地能清胃热、滋胃阴;藿香则有芳香化湿醒脾之效。
但需注意,中医治疗需结合自身情况,在中医指导下配药。盲目服药非但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治疗口臭的方法众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至关重要。欲知更多关于口臭的防治知识,不妨继续深入研读,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