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一五”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浙江省消保委联合金华市、义乌市三级消保委进行了一项关于进口红酒价格体系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进口红酒的批发价格约为口岸价格的二十倍,零售均价更是高达口岸价的三十七点五倍。
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徐建民表示,无论是从口岸到批发环节,还是从进口红酒与同档次国产红酒的价格对比,进口红酒的价格都堪称暴利。据徐建民介绍,金华和义乌市场的进口红酒来源广泛,涵盖了上海、温州、宁波、杭州等六个口岸,上千个品牌系列。
以某口岸为例,该口岸在2011年从欧洲五个国家进口的42个批次的红酒,总价值为一百一十七万美元。这些红酒的口岸平均价格约为每瓶十五元人民币。在当地的批发市场上,同样品种的进口红酒平均批发价高达三百一十二元每瓶。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红酒在零售市场的平均售价高达五百六十二元每瓶。
以皇家庄园的一款红酒为例,其批发价高达二千一百八十八元,而零售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五千四百七十元。相比之下,国产红酒的价格显得亲民许多。在同一口岸的国产红酒平均批发价仅为六十元出头,平均零售价也不到百元。
这一调查数据让人震惊,进口红酒的价格竟然如此高昂。无论是与口岸价格相比,还是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进口红酒的价格都显得离谱。这样的价格差距让人不禁质疑进口红酒的价格构成和透明度。这也引发了消费者对进口红酒市场是否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疑虑。
此次调查不仅揭示了进口红酒价格的高昂,也让消费者对国内红酒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面对这样的价格差距,消费者不禁要思考:进口红酒的高价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是品质的差异、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市场操作的手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红酒市场更加透明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