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调整食用盐碘浓度背后的
近日,广东将调整食用盐碘浓度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中山一院副院长、甲状腺疾病专家肖海鹏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深入了这一话题。
肖海鹏明确表示,无论碘盐浓度如何调整,关键都需要数据支撑。他强调广东应开展针对成年人尿碘水平的调查,以便及时调整盐碘浓度。肖海鹏提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民食盐加碘政策,而广东作为环境缺碘地区,补碘确实具有必要性。
肖海鹏指出,目前的食盐补碘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但补碘并非毫无节制。他强调,过量补碘对于一般人群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高发区人群,过量补碘可能诱发碘甲亢。已经患上甲亢的病人在摄入碘过量的情况下,病情可能会加重。
谈及目前广东的尿碘水平监测状况,肖海鹏表示现有监测主要面向8-10岁的儿童,虽然可以侧面反映成年人的碘营养水平,但并不完全等同。他建议广东应对各类人群进行全面的尿碘水平监测,并参考国外动态监测的模式。广东省疾控中心碘缺乏病专家杨通也表示,广东已经开始对成年人的尿碘水平进行监测,但相对于儿童监测数据仍然较少。他还建议扩大对水源的碘含量监测,以了解广东人从环境中摄入的碘含量情况。
对于是否应该自由选择是否食用碘盐的问题,肖海鹏认为这需要根据各类人群的尿碘水平来决定。调整食用盐碘浓度的最权威依据应该是人群的尿碘水平数据。广东应该对不同人群进行全面的监测,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
补碘过量对于不同人群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广东在调整食用盐碘浓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尿碘水平监测,并参考国外的动态监测模式。还需要扩大对水源的碘含量监测,以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补碘政策。在补碘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科学、谨慎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