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武术世家的传人,自幼便沉浸在武术的海洋中,历经磨练与历练,我所体验的武术,绝非影视剧中轻飘飘的轻功表演,而是实实在在、充满挑战的修行之路。
从小学时期开始,我便在家族长辈的引领下,从最基本的功夫打起。跑山梯、扎马步、打沙袋、打树干,每一项训练都是对身体的极致挑战。特别是马步训练,从双脚到单脚上砖上水,每一次的进步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与汗水。
家族的武术传承并非仅此而已。在长辈们的手中,还有着更加高深的拳法技艺。记得那一天,我第一次亲眼见证了传说中的轻功,它在木门上留下的浅印指功,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便深信传武绝非无用之技。
成长的岁月里,我经历了各种街斗、单挑、群斗甚至是械斗。每一次的实战经历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武术的实战价值。更让我难忘的是那位家族中的长辈,他身高虽只有165厘米,一只脚还略有不便,却在闹市之中,仅凭一己之力,轻松战胜五个身高180的壮汉。那一战,他成为了家族中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颂着。
后来,在接近二十岁的时候,我有幸得到一位还俗僧人的指点,成为其入室弟子,学习一种不为人知的拳种。虽然它属内家,但与少林拳有着深厚的渊源。而我家族传承的拳法则属于外家。内外两家虽然不同,但在日常体训中都饱含着艰辛与汗水。
桩功是武术的基础中的基础。从最初的40分钟递增到2小时甚至4小时,它不仅能治愈以前留下的内伤,更是培养力量的关键。感力、感气、摸肌、调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感悟去体会。而竞技前的阶段更是充满了挑战与磨砺。从感力打基到竞技发力清晰明朗的半年间我经历了许多进步。这些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与突破。
然而这只是旅程的一部分。在漫长的训练过程中还要学习医学知识特别是中医的皮毛以及穴位知识。每天2到4小时的桩功枯燥无味但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让人欣喜若狂。直到某一天突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桩功变成了通经盘骨内气的存在变得如水般流动。这种流动的气在练习时沿着经脉走所到之处体随气动堵塞处则异常痛苦直至通过。盘骨的训练则突破了身体的极限让人更好地明白骨架的动态联动。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依然坚持下来因为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对于我这种能接触武术本质的人来说我深知传武的精髓是外来拳种所缺失的。我打算将这份传承延续下去给孩子留下这份宝贵的遗产。
然而当下传武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偏见。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套路而忽视了其真正的内涵和价值。套路的存在确实方便了大众传播和门派管理但同时也带来了忽悠和固化思维的问题。在我看来传武的本质是没有套路的而是注重实练和若干特定的实战要义与应用这些核心铺开来就是套路的存在形式之一而已。为了避免误导我要强调有些拳种注重擒拿反关节或特定打法而练套路则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而不是为了套路而套路这是传武的真正悲哀之一。我希望人们能够善待传武这个老祖宗的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传武的正名而努力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