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名爵已被上汽集团收购多年,且在技术层面早已摆脱英伦印记,但名爵始终在公众视野中不断地强调其“英国血统”。这种行为让人费解,尤其是在当年其与马自达的一场风波后,消费者对名爵的印象愈发负面,许多人甚至对该品牌产生了厌恶情绪。
名爵品牌虽起源于英国的牛津,承载着百年的赛道历史。自2007年被上汽集团收购以来,它已经逐渐转型为一个本土品牌。除了车标之外,与曾经的英伦名爵已无太多关联。其产品线更是融合了多国技术,如发动机和变速箱采用的是通用技术,车机系统则源自阿里。尽管如此,名爵仍然强行与“英国血统”这一概念绑定,这无疑是挑战公众的智商底线。
回顾早期,名爵利用英国血统和运动基因的概念,加上低价策略,曾在国内市场短暂辉煌。在其巅峰时期,年销量一度突破20万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和产品品质的下滑,名爵的口碑严重受损,销量也开始走下坡路。到2021年,名爵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仅11万辆。
从具体车型来看,名爵6历经三代进化,但变速器顿挫异响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尽管第三代车型换上了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但问题依旧存在,并遭到了大量消费者的投诉。名爵ONE上市短短三个月,就因电瓶故障、影音系统故障、车载互联故障等问题遭到大量投诉。名爵5虽然成为了顶梁柱车型,但也存在发动机抖动、故障灯亮、排气故障等一系列问题。
质量问题频发,口碑日渐衰败,名爵只能通过不断降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曾经的主力车型名爵7售价在15万元以上,如今的主力车型名爵5却只能在7-10万元的低端市场挣扎。这也意味着名爵已经全面失守10万元以上的市场,只能在8万元市场寻求生存。
名爵或许意识到不能一味降价求生,于是推出了名爵5天蝎座,试图提升品牌调性。在产品力相差不大、仅车身长度和配置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名爵5天蝎座的售价上涨了1万多元。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买单,仍然是个未知数。
作为一个坚持“运动”路线的小众品牌,名爵的路线与马自达相似。连被视为“东瀛宝马”的马自达都玩不转的运动路线,名爵又是否能玩得明白呢?名爵自身模糊摇摆的定位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间,名爵的定位一直在变化,让消费者难以捉摸。
售价不断下探、产品品质恶化、口碑败坏,名爵似乎已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随着销量的不断下滑,名爵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岌岌可危。而且,名爵目前的重心已逐渐转向海外市场,但一旦丢失中国市场,其在全球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名爵亟需解决其产品定位和品质问题,否则其在中国的存在价值将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流产网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