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
苍,《申集上》载其属于《草字部》。在古老的《唐韵》中,它的发音与“仓”相近。据《说文》解释,它代表草色。《易·说卦传》中提到苍筤竹,描绘出深青的竹色。在古老的《礼·玉藻》中,大夫佩戴的水苍玉,似水的深青色而又带有纹理。苍也象征着老,如诗中所描述的蒹葭苍苍,展现出物老之状。苍也是姓氏之一,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源于八恺中的苍舒之后。苍字也寓含急遽、寒冷等意义。
黄
黄色,《亥集下》归于《黄字部》。据《唐韵》等古籍记载,黄的发音近似皇。它代表着地的颜色,也是中央之色。《易经》中的黄裳元吉,象征着黄色在中宫的吉祥之意。黄也是山名、地名、国名、州名等。如古代的前汉时期,东方朔传中的黄山。又是黄河的简称,古籍中描述其色白但流经千七百川后变色为黄。黄还是一种官名、老人之称等。如后汉桓帝时期有黄藏府,老人被称为黄发等。黄还涉及到飞黄(一种马名)、鵹黄(鸟名)、地黄等中药材的名称。
翻
翻字在《未集中》归于《羽字部》。按照古老的音韵学书籍,《翻》字的发音与“番”相近。它象征着飞翔,如张衡的西京赋中所描述的众鸟翩翻。翻也有反复的意思,有时通作幡或反。在古诗中,翻字也常被用来描绘鸳鸯飞翔、盘旋的模样。
复
复字在《寅集下》归于《彳字部》。按照古老的音韵学书籍,复的发音与“伏”相近。它象征着往来、返回。《尚书》中的如五器卒乃复,传达了复的返回之意。复也有答题、白意、反命等多种含义。在古老的礼仪中,复也指招魂,使精气返回。复也是姓氏之一,并且在古代有复州等州名以及复陶等官职的名称。
在《正韵》的另一处, “复”又被解释为“除”,意为去除、免除。比如《前汉·高帝纪》中的“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这里的“复其身”及一户之内,指的是免除徭役,让人们得以解脱劳役之苦。与此“复”也与“复通”相通,如《史记·秦始皇纪》中的“为复道”,指的是为了通行方便而修建的道路。
“复”字还通“覆”,可以理解为覆盖、建造。在《诗·大雅》中的“陶复陶穴”,便被解释为在地上累土建造。《说文》中则作“覆”。
在音韵学上,“复”的发音有着丰富的变化。据《集韵》、《韵会》、《正韵》等经典著作,它的发音有“浮富切,浮去声”,又有“房月切,音伐”。不同的发音,表达了“复”字在诗词中的丰富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复”字也常被赋予深刻的寓意。如韩愈的《招扬之罘诗》中,“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这里的“复”字蕴含着对学问的反复探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整首诗以“复”字为纽带,串联起作者对学问、人生的深刻思考。每当念及此诗,便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无限追求。
“复”字在古典文献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反复、免除、建设等意义,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每一个“复”字,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