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以来,猴痘病例在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中涌现,引发了广泛关注。针对猴痘这一神秘疾病,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赵雷,为我们深入猴痘的来龙去脉。
赵雷副主任为我们详细解释了猴痘的本质:这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能够对人类造成疾病的那四种正痘病毒之一,其他三种分别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猴痘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赵雷强调,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在感染后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们往往因接触感染动物的病变渗出物、血液或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的可能性。
关于猴痘的症状,赵雷介绍到,猴痘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5至21天,多为6至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伴随头痛、嗜睡、乏力等。多数患者会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经历从斑疹到结痂的多个阶段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等。不过赵雷也指出,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严重病例。
除了以上关于猴痘的详细,我们还有其他相关阅读供您参考:长时间久坐可能带来不小的危害,几个简单动作助你缓解久坐疲劳;世界水日提醒您科学饮水的重要性;对于“过午不食”的说法,肥胖的“锅”晚餐不背;抑郁症不只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居家办公时如何保护眼睛?这些提醒值得您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