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品干燥剂的潜在危险
近日,在武汉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意外事件。一名年仅三岁的男童在吃饼干时,不慎将食品干燥剂撕开,粉末撒入眼中,导致他的左受到灼伤。这起事件并非个案,早在几年前,山西就有一名初三学生因将食品干燥剂放入保温杯中而引发爆炸,导致右眼失明。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看似普通的食品干燥剂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食品干燥剂作为袋装食品中的常见防护手段,广泛运用于防止食品受潮和发霉。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干燥剂:生石灰干燥剂和硅胶干燥剂。生石灰呈颗粒或粉末状,价格便宜,在我国袋装食品中广泛使用;而硅胶干燥剂则是由天然矿物提纯加工而成,粒状或珠状,其性状稳定、吸水能力强,目前在欧盟被广泛认可。
这看似不起眼的干燥剂,其威力不容小觑。大多数干燥剂包装上明确注明“不可食用”,生石灰干燥剂更是特别强调“不能遇水”。一些包装并未明确标注这些重要信息,这对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儿童来说,潜在的危险性极大。
生石灰具有腐蚀性,若被孩子误食,可能灼伤食道;如若不慎进入眼睛,则可能严重灼伤。更令人担忧的是,生石灰遇到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若将其置于密封容器中,极有可能迅速膨胀并引发炸裂。
近期,江西一名5岁男孩因好奇将石灰干燥剂倒入水瓶中,摇动后发生爆裂,导致身体多处灼伤。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家长,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干燥剂的安全问题。
作为家长,应让孩子远离有安全隐患的干燥剂。在购买带有干燥剂的食品时,应优先选择带有硅胶干燥剂的食品。如果不能确定食品中的干燥剂类型,最安全的方法是在打开食品袋后立即将干燥剂扔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杜绝一切健康隐患,确保家人的安全。
我们必须对食品干燥剂保持警惕,了解其特性及潜在危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于未然。毕竟,安全无小事,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