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025年的多次公开表态中,以“泪水”作为情感符号,生动展现了乌克兰民众在战争与外交困境中的复杂心境。
一、新年致辞中的情感流露
在2025年的新年演讲中,泽连斯基三次提及“泪水”,凸显了乌克兰人民的情感。首先是战俘归国的感人场面,189名战俘的归来引发了全国性的感动,泽连斯基动情地描述道,“母亲、孩子和总统都在流泪”。接着,他提及了2024年7月奥赫玛特狄特医院遭袭的创伤性事件,称“永远不会忘记孩子们的眼神”,这一事件成为激发乌克兰人民坚持抗争的情感动力。泽连斯基明确表示,“我们的心灵遭受重创,流干了所有泪水”,将泪水的情感升华为民族韧性的象征。
二、外交挫折中的情感碰撞
2025年3月,泽连斯基访美期间,在美乌会谈中经历了情感上的巨大波动。与特朗普会谈后,受到美方强硬施压,随行记者及女官员当场落泪。在被美方要求离场时,泽连斯基坚持争辩,团队“几乎全员流泪”。美国官员的批评更是凸显了小国外交的无奈处境。
三、泪水背后的战略考量
泽连斯基的公开情感表露并非单纯表达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深层的政治考量。他通过共情式演讲强化国民身份认同,凝聚民心。他将流泪场景置于外交场合,塑造出“受压迫者”的形象,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哭干眼泪”的表述暗示乌克兰承受力已达临界点,为后续的国际求援铺垫。这种将个人情感与政治叙事融合的表述方式,既反映了乌克兰现实的困境,也展现了泽连斯基独特的政治沟通策略。
泽连斯基的“泪水政治”是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沟通方式。通过运用“泪水”这一情感符号,他成功地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乌克兰问题的关注,并在国内外凝聚了民心。虽然面临着外交上的挫折和困境,但泽连斯基依然坚持通过情感与政治的结合来传达乌克兰的声音。这种策略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