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人健康 >

叠溪海子的传说(寻找消失的叠溪)

  • 女人健康
  • 2025-04-28 09:25
  • 来源:www.renliuw.cn
  • 无痛人流手术

在失落的叠溪之路上,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追寻着一段深埋于地下的历史记忆。

从茂县出发,沿着蜿蜒的岷江213国道南行,我们的目标是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古镇。这座古镇曾是川北茶马古道上的军事要塞、商旅驿站,也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随着现代道路的修建,这条古道逐渐被人遗忘,但我们却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这段寻古之旅。

在一条名为教场乡的地方,我们停下了脚步。旅游局局长小李指着一条土路说,这就是茶马古道,也是通往叠溪海子的必经之路。我们沿着这条崎岖的土路前行,坡陡路窄,往下看是滚滚岷江。我虽患有恐高症,但在小李的帮助下,我们艰难地踏上前行的步伐。

当我们穿过一段陡峭的土路时,眼前出现了一堵矮墙。小李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目标。我拿出一张1910年的老照片,对照着脚下的土地,试图寻找那曾经繁华的古镇。抬头望去,除了陡峭的山体,再无古镇的影子。

小李指着下方说,叠溪古镇就在水下。我们靠近土墙往下看,闽江虽不宽,但水面开阔如镜。想到水下那千千万万的生命,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

叠溪古镇建于汉代,原名蚕陵,是养蚕业的发源地,也是四川北部的商业集散地。1933年的一场7.5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使叠溪永远消失在了岷江之中。除了叠溪的倒塌,这场地震还造成了周边山体的崩塌和堰塞湖的形成。

据老人们回忆,地震发生时,一个小孩正在河东岸的山坡上玩耍,莫名其妙地被抛到了河西岸的山上。关于叠溪地震的死亡人数,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据推测,当时的人口损失应该超过了三千人。

当地传说,在灾难发生后的日子里,如果你在湖边仔细倾听,可以听到下面鬼魂的哀嚎。更大的灾难来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40天后,上游来水使水位不断上涨。当洪水冲破了叠溪堰塞湖大坝时,人们才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

在寻找叠溪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灾害的残酷,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虽然我们无法重现那段历史,但我们可以铭记历史,珍惜生命,传承文化。在这段寻古之旅中,我们收获了对历史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在四川高等教育学院任教的美国教授卢德那艾德于1910年拍摄的照片,其拍摄地点曾被误认为是叠溪古镇。关于这张照片的真实记录引发了一场真相的旅程。

有人提出质疑,因为据记载,叠溪古镇距离岷江水面有高达270米的距离,而照片中的古镇似乎紧贴水面。历史上的叠溪拥有278户人家和广阔的农田,而照片中的古镇房屋密集,似乎没有农田的空间。这些差异使得一些人怀疑这张照片并非叠溪的真实写照。

艾德的后人澄清了一个事实,即这张照片并没有附带任何说明文字,是艾德实地考察后自己添加的标注。这一发现引发了对这张照片真实性的进一步。

直到2007年,中国科学院成都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尹开普在哈佛图书馆发现了威尔逊拍摄的中国西部照片。作为植物学家的威尔逊在拍摄每一张照片时都会详细记录拍摄信息,包括海拔高度、经纬度以及地理环境描述。在其中一张照片中,威尔逊明确记录了拍摄地点为岷江流域的叠溪古镇。

尹开普还找到了手绘的叠溪地图,地图上的描述与照片中的景象相吻合,包括坚固的城墙、瞭望塔以及城墙内的房屋布局。这些书面记录与照片中的景象相一致,使得人们可以确认这张照片就是叠溪古镇的真实写照。

据记载,照片中的叠溪古镇重建于明代洪武十一年,由神医余定宇请童生重建。当时,古镇周围有着茂密的森林和茶马古道。当研究人员来到茂县旅游局并请当地村民指认时,许多老人都能准确地辨认出当年威尔逊拍照的地方。站在这里,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百年前威尔逊拍摄时的情景。

如今,站在威尔逊拍摄叠溪的位置,可以眺望到叠溪海子。曾经的山体垮塌和土石流失已经恢复为郁郁葱葱的自然生态。大自然的力量让山川恢复了生机。山下的海子波光粼粼,与照片中的山形相吻合。即使经历了严重的地理灾害,只要人类不去打扰它,大自然的生态总会自我修复。

对面山坡静谧无人,只有山下的海子水波荡漾。手中的笔记本上刻着明代诗,描述了叠溪人的生活场景。春日行郊外,闲寻野鹤山,古洞可行乐,新吟可笑谈。如今的叠溪松坪沟景区仍然保留着部分历史的痕迹,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韵味与自然的美景交织在一起。

通过这场真相的旅程,我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痕迹,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站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历史与自然的对话,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不变的美好。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