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孩子的快乐时光,家长的放心选择
如今,沪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解决了家长们的“三点半”难题。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超过9%的家长满意度,为孩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时光,也让家长们倍感放心。
对于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二年级的李睿霖同学来说,校内课后服务让他的小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前,李睿霖的妈妈赵芳芳每天都要提前请假去接孩子;如今,放学后去学校正合适接孩子回家。孩子在校完成了作业,丰富的社团活动成了他的课后欢乐时光。
洵阳路小学为每个孩子设计了有意思的课后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一是一小时的安心作业时间,做到作业不出校门;二是缤纷一小时的欢乐时光,满足学生兴趣、潜能发展。李睿霖选择了无人机社团,通过反复练习,他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抗挫力都有了提高。
除了传统的社团外,学校还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了体育、艺术、科技、非遗等四大类综合活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了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校通过发放《课后服务征询表》明确“愿留尽留”原则,让家长自愿选择合适的放学时间。学校还通过学生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及时调整、增减课后服务课程。该校的课后服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责任感等品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提供“菜单式”社团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实践和,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这也缓解了家长的担忧,让家长们更加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学校接受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了一项深受家长欢迎的民心工程。绘画类社团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涵盖创意画、国画、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足球社团也备受关注,不仅开设了男足和女足,还有心理老师特别推出的心理绘画表达性艺术社团,旨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打开心扉。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学校还有系统化的课程安排。从踢足球到学滑冰,再到练武术、学游泳和健美操,最后是掌握篮球技能,每个学生在校五年都能掌握一系列实用技能。这种安排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全市小学中,课后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服务的细致和暖心,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学生离校时间晚,为了鼓励孩子们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午间老师会倡导“午餐光盘”行动。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还会在课后服务时段提供独立包装的糕点,让学生在休息时食用。老师们也用心护导,每天坚持值守到所有学生安全离校。
在“三段式”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不少学校还在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以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为例,他们形成了“贴心指导提质增效”“用心灌溉精彩绽放”“暖心看护排忧解难”的课后服务特色。学校不仅精心设计和发布个性化作业,还开展了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如围棋、篮球、橄榄球等31门社团课程,成为了“网红课”。这些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学习力。
据统计,全市所有小学都开展了校内课后服务,约有89万学生参与,学生覆盖率约为97%。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课后服务从小学向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实施了“5+2”模式的课后服务。这意味着每周五天、每天至少两小时的陪伴和辅导,让9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在采访和调查中,许多家长表示:“有了老师们的陪伴,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还聘请了退休教师在教室进行爱心看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静心阅读、玩游戏、跟老师谈心等,教室里处处充满了暖意。
广州的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展望未来,相信小学课后服务会越来越好,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