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人健康 >

奥迪q7的四驱是托森还是冠状齿轮(四驱讲堂—奥迪篇:真的无托森

  • 女人健康
  • 2025-04-25 20:32
  • 来源:www.renliuw.cn
  • 无痛人流手术

奥迪的四驱系统quattro,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其抗衡竞争对手的强大武器。quattro与托森差速器的结合,更是成就了奥迪在四驱领域的传奇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托森差速器与冠状齿轮差速器的对比,并回顾quattro的八代进化历程。

quattro的起源,与大众ILtis息息相关。大众一直是德国越野车的供应商,ILtis车型在达喀尔拉力赛中的出色表现,让奥迪技术总监看到了四驱系统的潜力。于是,他决定将大众ILtis的四驱系统移植到奥迪轿车上,从而开启了奥迪四驱系统的时代。这位技术总监,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费迪南德·皮耶希。

第一代quattro的诞生,虽然源于分时四驱越野车的启发,但为了实现动力的同轴心双向传动,奥迪创新地在中央开放式差速器基础上,设计了空心的嵌套式传动轴,结构紧凑轻巧。还为中央差速器和后开放式差速器添加了差速锁。这款车的诞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在随后的WRC赛场中称霸。

到了第二代quattro,奥迪引入了托森差速器,quattro才真正走进了普通汽车用户的实际生活。托森差速器由美国人发明,其名字的由来取自其机械原理的解释——扭矩感应牵引。托森差速器的可靠性和极速响应是第二代quattro四驱系统更大的优点。

第三代quattro在1988年亮相,其亮点在于使用了带电控多片离合器的行星齿轮中央差速器。这种前瞻性的理念引领了随后四驱技术的潮流。而第四代quattro(1994年)的核心则是托森B型中央差速器,采用平行齿轮结构,解决了与自动变速箱的匹配问题,并引入了后桥的EDL电子差速锁。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迪的quattro系统不断进化,每一代都有新的技术亮点和改进。如今,quattro已经成为了奥迪四驱系统的代名词,而托森差速器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冠状齿轮差速器与托森差速器的对比,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在未来,我们期待奥迪能继续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四驱技术。奥迪Quattro进化史:从托森时代到智能四驱的未来

在奥迪的辉煌历史中,Quattro四驱系统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从第五代开始,Quattro历经多次技术革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机械与电子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四驱系统。让我们一同回顾Quattro的进化历程。

第五代Quattro,是建立在前代基础上的又一次提升。在V8车型上,奥迪工程师巧妙地将ESP电子稳定程序与四驱系统相结合,优化了行星齿轮和电控多片离合器的组合,使得扭矩分配更为精准。此时的奥迪已经站在了四驱技术与电控行车稳定系统结合的前沿。

到了第六代Quattro,托森C型中央差速器的应用标志着奥迪四驱技术的一大飞跃。托森差速器在正常行驶时能够实现前后扭矩的40:60分配,而在遇到打滑情况时,则通过机械自锁的方式智能地将动力传递至有更好牵引力的车轴。这一代的Quattro不仅应用于Q7和Q5,还广泛应用于A6、A8、S5、S8等车型。

到了第七代Quattro,奥迪开始尝试全新的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这种差速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并且扭矩分配范围更广。在正常驾驶时,依旧保持40:60的扭矩分配,但遇到复杂路况时,前轮的动力可在15%-70%之间自动调整,后轮动力则可在30%到85%之间智能分配。第二代奥迪Q7和Q8装配了这一代Quattro。

但到了第八代Quattro ultra,奥迪彻底告别了纯机械传动时代。这款智能四驱系统以电控多片离合器为核心,实现了前后动力分配的主动调整。最显著的变化是,它可以主动断开后轴动力输入,使驱动方式从传统的全时四驱转变为适时四驱。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越野脱困和扭矩分配的稳定性,但它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实现了前后动力分配的主动出击,最高可向后轴分配的动力达到50%;二是可以根据需要实现100%前轴驱动的两驱模式,大大提高了日常使用的燃油经济性。

除了这种完全由奥迪掌控的技术核心外,还有一些车型采用了其他四驱系统,如Q3所搭载的是博格华纳瀚德第五代四驱系统。这套系统由多片离合器、电动液压泵、活塞以及控制模块组成,能够根据车辆状态智能调整前后动力分配。尽管它倾向于前驱为主的适时四驱模式,但在很多车型上也被称作全时四驱。

历经四十年的演变,Quattro已经成为奥迪品牌的代名词。虽然很多人怀念Quattro与托森的纯机械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由Quattro ultra所代表的智能四驱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日益注重高效和节能的时代,未来的奥迪四驱系统将如何与电动机技术结合,我们拭目以待。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