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这一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自古以来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古代神话小说《白蛇传》中,仙草更是成为了白娘子为救夫君而冒险偷取的珍稀之物。
仙草,又称石斛,是中国九大仙草之一。九大仙草包括石斛、雪莲、人参、何首乌等,其中石斛位居首位。石斛,又名黄草、金毛花,是兰科植物的一种。其功效被广泛认可,被视为上药之宝。
回忆起上世纪,在药店学徒的日子,我曾亲眼见过新鲜的石斛。它种植在沙盆中,周围摆放着其他鲜药如鲜薄荷、鲜佩兰等。石斛的花淡雅可爱,淡黄色,有六片花瓣,香气扑鼻,被誉为“四大观赏花卉”之一。
傣族人民对仙草(石斛)的崇拜更为深厚。在傣族大年初三(泼水节)的盛大日子里,美丽的姑娘会摘下石斛花,用作头饰或衣饰,表达对太阳神和光明幸福未来的期待。太阳神被崇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而石斛花作为迎接太阳神的吉祥之物,自然也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石斛的药用价值历代都被医家和中医古籍所称赞。其最早被载于《道藏》,具有养胃阴、清虚火的功效。历代王公贵族都将铁皮石斛视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稀世珍宝。史载,武则天皇后长期服用铁皮石斛,使她在老年依然保持健康与美丽。同样地,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清代乾隆皇帝也都得益于铁皮石斛的药效。
铁皮石斛的采摘与加工有着严格的程序。采摘后需经过翻炒、磨皮、烘烤等工序,最终制成细、坚、短火候的成品。中医认为铁皮石斛具有生津养胃、清热养阴的功效。现代科学分析则表明,铁皮石斛富含多种生物碱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各方面都有显著的调理作用。
五代十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赞铁皮石斛能治疗体虚、疲劳引起的疾病,强筋骨、温肾益智。南朝医学家陶弘景也强调石斛有利于积聚人体所需的血液、津液等,滋补五脏六腑的虚弱和虚损。隋唐末年的《名医别录》则记载了石斛的诸多功效,如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足无力等。
仙草(石斛)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神奇功效和深厚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之物。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这一传统药材,传承并发扬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明代医学巨匠李时珍在其著作《药性论》中深入了石斛的药效。他提到,石斛能祛除痹气,滋养五脏,优化身体机能,具有滋阴养精的功效。长时间服用,可补益胃虚,平衡胃气,促进肌肉生长,消除皮肤邪热,对脚膝酸痛、受寒痹弱有良好效果。石斛还能安定心神,消除惊悸,有助于强身益寿、补气除热,对男子腰膝酸软有治疗作用。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详述了石斛的功效,称其能清胃祛虚热,生津止渴,甚至可以代替茶饮,具有开胃健脾、镇惊止痉、化痰治风、消暑解热等功效。铁皮石斛更是被誉为养阴益肾的珍宝。
近代著名药学家谢宗万称赞铁皮石斛为“肥甘膏”,养阴之功最大。糖尿病患者中,许多都患有阴虚,而铁皮石斛能够通过促进腺体分泌和器官运动,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其滑润关节的特性更是有助于强健骨骼、流畅关节、抵抗风湿。
铁皮石斛的食用方式多样。你可以尝试新鲜的铁皮石斛,洗净后细细咀嚼,感受其香甜微粘的滋味,以及那一股清新爽口的口感。它还是一种出色的食疗食材,可以与肉类如乌鸡、猪骨等搭配炖汤,具有良好的食疗养生效果。
对于食疗爱好者,还可以尝试将铁皮石斛用于炖鸭子治疗肺结核,或是与粳米、瘦猪肉一同煮成粥。而在药用方面,铁皮石斛需要煎煮较长时间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干品和鲜品的用量也有讲究。
铁皮石斛主要用于养阴生津,可以与其他药材如陈皮、茯苓等搭配使用,治疗胃痛、干呕等症状。对于胃阴不足的人,可以与养阴药材如人参、麦冬等配合使用。它还可以与多种药材搭配,滋阴降火、养肝明目。著名的中成药“石斛叶广丸”就以石斛为主要成分,具有滋阴养肝、明目的功效。
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珍品,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备药用功效。它不仅能保留石斛的功能,还具有降血压、增强人体抵抗力、补脾胃、滋阴补肾、明目的额外功效。铁皮石斛可以泡水服用,清香的口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尤其适合爱美女性滋养肌肤,也适合长期烟酒、生活不规律导致的肝肺虚弱者以及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的上班族。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也可受益。
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关于仙草的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