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一座地矿事业的摇篮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地矿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应运而生,为地矿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热情的青年。他们秉持着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尊重道德,努力学习,激发创新精神。
这所美丽的大学位于世界著名的风景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她的名字历经五改,校名十易,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所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大学。
在1956年,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高峰期,国家形势蒸蒸日上。根据当时的建设计划,重工业部决定筹建桂林地质学校,这也是桂林理工大学的前身。学校筹建之初,筹备处的同志们便在中山中路442号门前合影留念。
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经验是国家的主旋律。学校地址选在平峰山,按照苏联图纸施工,没有机械,全靠人工。学校主楼体现了苏联风格,外墙厚重,双层窗户,冬暖夏凉。师生宿舍也是按照苏联的规格装修,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高档建筑。
建校之初,大家豪情满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当年秋天,学校初步成立,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计500人。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广西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状况的改变,学校的名称和归属也经历了多次变更。
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广西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那一年,学校招收了大专班、中专班、干部培训班,发展了2100多名学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除原有的地质、物探专业外,还开设了更多的专业,如冶金、机电、采矿、选矿等。
1961年,学校更名为广西矿业学院。此时国家遭遇暂时困难,学校缩小办学规模。后来,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变革,如桂林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等。
1973年12月,学校更名为广西冶金地质学校。随着情况的好转,学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完善。1977年,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为桂林理工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冶金部批准,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
如今,桂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等学府。在这里,学子们可以接触到的地矿知识,可以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为地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充满历史底蕴和故事的高等学府。她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地矿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为地矿事业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这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桂林理工大学: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学科门类齐全的多科性大学
当夜幕降临,1978年的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大门边,孕育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学校经过几次更名,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学科门类齐全的多科性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从最初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个专业,到如今涵盖了工、理、管、文、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桂林理工大学一直在不断地与前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学校果断提出学科转型和专业调整的计划,增设了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丰富其专业内涵,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在岁月的长河中,桂林理工大学经历了划归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的时代,最终在2009年,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如今,它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合资企业,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校园总面积超过三千亩,拥有四个校区,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
桂林理工大学不仅是广西功能最齐全的地质博物馆的所在地,馆藏实物标本超过两万件,而且其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也享有盛誉。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工程项目,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桂林理工大学学报》等。学校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走进校园,你会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从序厅正面到恐龙家园,从化石地球生物的见证到走进地球内部,从溶洞到自然之美的矿晶,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与惊喜。桂林理工大学的校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感受自然、未知的世界。
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充满历史底蕴、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高、学术研究领先、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这里,既有丰富的学术氛围,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对于学者还是对于者,桂林理工大学都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