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话题热议:全国两会聚焦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编者按:健康是人生的大事,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在我国未来规划中的关键地位。作为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汇集了众多代表委员关于健康问题的智慧与声音。为此,人民别推出“代表委员谈健康”系列报道,解读两会关于健康的热议话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重点谈到了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他表示:“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基石。”
孙阳指出,农村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区域。尽管近年来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中,他发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中医药服务发挥作用不显著、保障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完善以及疫情防控能力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孙阳及致公党中央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县域医共体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村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疫情救治水平。建立中心药房,确保药品供应。推动专家资源下沉,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水平均衡。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乡村医疗卫生中的作用。制定鼓励中医药在乡村服务的医保政策,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编制和待遇,培养基层中医药实用人才。
三、强化保障机制,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活力。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培训提升机制。
四、提升农村社区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和精细化水平。加强农村地区传染病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强化防控知识宣教和生活方式引导。协调联动乡村医生与社区网格员,建立健全群防群控和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履行传染病报告责任。
这些建议旨在推动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全面、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国两会代表们的积极建言献策,无疑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