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难控制?警惕“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威胁
在门诊中,高血压无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高血压在30岁之前或60岁之后被发现时,可能存在一种被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特殊状况。郭育淇医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这一状况。
来自台南佳里奇美医院的郭育淇医师分享了一个门诊案例。吴女士,一位年近七十的患者,患有多年高血压。起初,她在诊所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使用三种降血压药物,她的血压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更糟糕的是,她的血中肌酸酐值略有升高,这提示她的肾功能开始出现问题。于是,她转至大医院的肾脏科寻求进一步的诊疗。
经过一系列精密的检查,医生发现吴女士的右肾存在轻微萎缩,并通过核医检查发现右肾的有效肾血流明显低于左侧。这引发了医生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怀疑。进一步的核磁共振肾动脉摄影检查显示,吴女士的右肾动脉存在狭窄。最终,通过血管摄影确认诊断,并为她实施了气球扩张术以及支架置放治疗。出院后的追踪显示,吴女士的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也有所好转。
郭育淇医师解释道,“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动脉狭窄导致肾脏分泌不正常的荷尔蒙,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这类高血压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变差,而且长期忽视可能导致该侧肾脏萎缩。如果能及早诊断并接受适当的治疗,如气球扩张术和支架置放,血压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避免肾脏进一步受损。
据统计,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属于“续发性高血压”。而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的统计,因高血压性疾病死亡的病例在国民十大死因中名列第十,因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导致的死亡也位列其中。由此可见,高血压和肾脏病对国民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提醒广大市民,若您的血压难以控制,尤其是伴随肾功能下降,建议及时前往肾脏科门诊接受进一步检查。或许,您正面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威胁。但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您完全可以重获健康的生活。
由网友『缺爱先生』,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