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一:生殖能力强等于性功能强
广东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闻安民教授指出,人们的普遍误解是生殖能力强就等于性功能强,但事实上这两者并不等同。生殖能力涉及生育过程,而性功能则关乎性行为的实现。生殖过程中的关键元素是精子,它在睾丸的特定细胞内产生。而性功能的实现则依赖于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的雄激素。这意味着一个人即使没有强壮的性功能,仍然有可能拥有健康的生殖能力。相反,一个性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因为精子质量问题而无法生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生殖能力与性功能混为一谈。
误解二:有精子等同于优质精子
许多男性认为只要能够射精就说明他们的精子质量良好。闻教授指出,“有精”并不等同于“优精”。生育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是否有精子,还需要考虑精子的数量、活力以及畸形率等多个因素。正常的精子数量应为每毫升精液中含有2000万条精子,且A级精子应占25%以上或A+B级精子超过50%,同时畸形率不超过15%。只有当这些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时,才能说明一个人的授精能力相对较强。我们不能仅凭能否射精来判断一个人的生育能力。
误解三:排卵期射精最易受孕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只有在女性排卵期进行性行为并射精才能成功受孕。专家指出,过于严格地遵循这一规则可能导致夫妻压力增大,对男性的性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降低精子质量。专家建议育龄期夫妻每周保持2-3次的性爱频率,以更自然、轻松的方式增加受孕机会。这样的频率不仅有助于保持精子的活力,也有助于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
误解四:富人比穷人更能生育
许多人认为富人的生育能力更强,但闻教授表示这并非事实。富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殖能力。相反,一个生活规律、压力较小的人,即使经济条件一般,也可能更容易使妻子受孕。生育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状况,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遗传等。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个人的生育能力与他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生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