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食物过敏?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专家指出,当孩子出现反复腹胀、腹泻或便秘,伴随不明原因的便血;频繁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皮疹;经常揉眼揉鼻,反复喘息、咳嗽等症状时,家长们就需要警惕孩子可能的食物过敏。
以豆豆和丁丁两位小朋友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食物过敏的表现。豆豆在食用芒果后,嘴周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而丁丁因人工喂养为主,经常出现腹泻,经过医生诊断,考虑为进食配方奶粉引起的过敏性肠炎。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进食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引发的ig e介导和非ig e介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导致消化、呼吸、皮肤和全身等系统的变态反应。这种情况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
对于小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是牛奶蛋白过敏。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如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等,对少数婴儿来说可能成为过敏原。随着辅食的添加,造成食物过敏的种类可能逐渐增多,包括鸡蛋、豆类、鱼类、坚果、花生、小麦以及水果等。
当宝宝发生食物过敏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除了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等,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湿疹等。长期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添加辅食后,宝宝可能出现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表现为口咽部的不适感。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那么,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宝宝的食物过敏呢?如果孩子在喂养过程中反复出现腹胀、腹泻、湿疹、喘息、咳嗽等症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对于食物过敏的诊断,需要家长提供孩子的饮食和反应信息,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过敏食物检测和肠镜检查等。
一旦确诊食物过敏,最主要的手段是回避过敏食物。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如果是人工喂养,需要改用特殊配方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要回避可疑的过敏食物。对于过敏原尚不明确的宝宝,可以采取限制性食疗的方法,逐步引入单一食物,探明过敏食物。对于不过敏的食物可以继续食用,过敏的食物则应回避。家长还应注意食物的交叉过敏反应,如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能对其他蛋类也过敏,对花生过敏的宝宝可能对坚果类食物也过敏。
食物过敏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健康问题,家长应高度警惕。通过了解孩子的症状、收集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可以确诊食物过敏。一旦确诊,最主要的手段是回避过敏食物,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