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是维护民众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们谈论西医时,药师的角色不可忽视,他们负责把关药物的合理使用。那么,当我们吞下肚的中药时,又是谁在为我们调配、把关呢?
据统计,台湾约有超过六成的民众经常使用中药,每月都有相当数量的民众选择中医治疗。每年,更有三成的民众至少使用一次全民健保身份就诊。这充分说明了民众对中医药照护的高度需求。台湾在中药药事人员方面的培育却存在明显的缺口。这个缺口不仅无法满足民众对中药的需求,也未能充分保障民众中医药照护的权益。
何永成医师,作为中医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明确表示中医和西医属于不同的医疗专业领域。在台湾,实施着中西医双轨制度。依据相关法规,为了保障病人权益、增进国民健康,不同医术领域的医师被要求提供专精的医疗服务。这包括医师、中医师以及牙医师。
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中药的地区如中国和韩国,都有完善的中药药事服务。这些地区实践中、西药事服务分离,中西药师教育分流的制度。这一趋势表明,中药和西药分设专责药事人员是全世界传统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台湾,药事法也明确规定了中药师制度,依法应分设药师和中药师两类专责药事人员。
尽管有法规的保障,目前台湾的中药药事服务状况却并不乐观。何永成医师指出,虽然现行药师法有规定修习中药的药师也可以执行或兼营中药药事服务工作,但真正从事中药业务的药师人数很少,专责从事中药药事服务的药师比例更是低至0.46%。更甚者,虽然药事法第103条明确了中药师考试的规定,但这一考试却迟迟未能落实。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缺乏大学设立中药学系培育中药药事人员的情况。这种状况导致专责中药药事人员的人力严重不足,中药专业面临传承危机。如果没有足够的专责中药药事人员,民众的中药事服务就无法得到完整提供。
为了确保全民用药安全,必须重视中药药事服务的重要性。这需要建立独立的专业制度,而不是将中药药事服务视为西药的“兼业”。应依照“教、考、训、用”的原则,在药学系中设立中药组、中药学位学程以及新设中药学系。这样不仅可以培育出专责的中药药事人员,还可以确保中药的合理使用和调配。
中医用药同样需要专业人员的把关。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中药药事服务制度,才能确保民众获得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照护。这是每一个民众的健康权益,也是医疗领域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