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胸透——一种利用X线进行的检查方法。尽管它在医疗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进行胸透检查。究竟原因何在?让我们一起!
胸透,又被称为荧光透视,是常用的X线检查方式之一。它依赖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使人体在荧屏上形成独特的影像。由于人体各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存在差异,X线在穿透人体时,被吸收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使得到达荧屏的X线量产生差异,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但为何儿童需要避免胸透呢?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细胞分裂活跃,对射线的敏感性较成年人更高。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其细胞对射线的敏感度越高。胚胎组织对射线尤为敏感,射线照射可能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的细胞如果未能进行自我修复(或异常修复),就可能残存在机体内部,像定时一样,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存在促癌因素时,开始疯狂复制,进而成为癌症病灶。放射检查的次数与诱发癌症的概率存在关联,次数越多,风险就越大。这种远后效应可能在放射检查后的几十年内被触发。
我国及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均有明确规定:肺部常规检查不应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体检项目。对于儿童,应优先考虑使用拍片检查。
那么,胸透检查是否真的那么可怕?其实,胸透使用的X线确实具有穿透性,当人体接触到大量X线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甚至超出容许射量时可能导致放射反应或损害。随着近年来X线设备的不断改进,如高千伏技术、影像增强技术等的运用,X线射量已经显著减少。这使得胸透检查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小。
尽管如此,胸透的放射线量在X线检查中仍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相当于拍10次X光照片检查。但胸透检查的时间通常只有数十秒,因此其对人体的危害有限。对于成年人来说,做一次胸透几乎不会有明显的危害。
虽然胸透检查在医疗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我们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必要地进行胸透检查是关键。(责任编辑:郑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