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面临罕见的旱情危机,其严重性可谓六十八年之最。在这个特殊时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限水措施。由于炎热天气和饮水量的减少,泌尿科诊所的尿路结石病例数量急剧上升,增加了三成。
据台北市书田诊所统计数据显示,以往尿路结石病例最多的时期通常在3至5月。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人体排汗量增加,对于水分的补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此时水分摄取不足,尿路结石患者数量就会激增。
一位中年男子因难忍血尿疼痛来到诊所求医。经过X光检查,发现他左右两侧输尿管内共有五颗结石,其中最大的一颗直径达1.5公分,恰好卡在左侧输尿管内。由于结石较大,普通的体外震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最终通过输尿管镜碎石手术花费了一个小时才解决结石问题。这位男子坦言,自己过去曾有结石病史。考虑到最近天气炎热,但他的每日饮水量却不足1000cc,他推测这可能是结石复发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尿路结石患者中,由于体质因素有半数以上会复发。书田诊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指出,输尿管的管径约为0.4公分。通常,小于0.5公分的结石可以随尿液自然排出。对于大于1公分的结石,即使是体外震波治疗也不容易将其排出。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炎热使得人们对水分的需求增加。林儒廷建议,相较于冬天的饮水量,夏季每天应该喝到2500cc的水。他强调,在炎热的天气下,如果饮水不足,结石患者的复发率会进一步上升。
新光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吕理哲表示,“口渴时多喝水就对了”。人体每分钟大约会产生1cc的尿液。在正常情况下,喝下的水分大多会通过尿液排出。对于非幼儿或老年人短时间内大量灌水的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会出现水中毒的危险。
林儒廷还建议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来判断水分的摄入是否足够。他认为,尿液颜色应该偏透明才是正常的。如果尿液颜色偏黄,那就表示体内的水分不够。他还特别提到,民众喜爱的手摇杯茶饮虽然可以取代部分白开水,但这些茶饮中含有大量草酸,这可能是体内形成草酸结晶的罪魁祸首,反而增加了患结石的风险。
那么,泌尿道结石的症状有哪些呢?主要包括:剧烈的阵发性腰痛、下腹痛、膀胱及阴部疼痛、尿急、尿频、小便灼热以及尿液潜血等。
数据源:林儒廷医师提供的数据;制表人:黄文彦。温馨提示:该文章《天热逢限水 尿路结石增三成》由网友『糙基棒!』投递至本站。请您审慎研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任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注:文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