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医学术语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脂腺及耳蜡腺的分泌物与外耳道皮肤自然脱落的角质细胞共同构成的。别看它名字里带了个“屎”字,其实它可是耳朵的守护者。
你知道吗?耳垢其实是耳朵的好朋友。它像个小卫士,守护着我们的耳朵,抵挡外界的细菌、霉菌、灰尘甚至小虫子的侵扰。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耳垢,我们的耳朵岂不是要遭受各种外界物质的侵袭?耳垢的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时候耳垢过多也会影响我们的听力。比如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沙尘等污染物、频繁游泳或潜水、长期使用助听器或耳机的人群,或是外耳道皮肤新陈代谢较慢、有过多耳毛的人群,都可能会出现耳垢分泌过多的情况。过多的耳垢可能会阻碍声音在耳道中的传播,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一下了。
说到掏耳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用棉花棒。这种做法其实是适得其反的。棉花棒很容易将耳垢推得更深,造成堆积成硬块、阻塞耳道。挖耳勺也有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刺伤耳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如果你感到耳垢过多导致不适,最好还是寻求耳鼻喉科医师的帮助。他们有专业的工具,可以安全有效地清除耳垢。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外耳道有自动清洁的功能。林志勋医师表示,大部分耳垢是不需要清理的,它们会被自动由内往外慢慢输送出去。而且,美国耳鼻喉学会也不建议随意清除耳垢。经常清除耳垢反而会导致腺体分泌旺盛,产生更多的耳垢。也会让耳道失去保护和抗菌的作用,增加受伤感染的机会。
如果你经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进行清洁,或者请医师开具耳垢软化剂来帮助排出。如果你感到单侧耳塞,除了考虑耳屎的原因外,还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病症,如听力丧失、耳咽管功能不良等。如果经常感到耳朵不适,最好还是到耳鼻喉科求诊。
最后提醒大家,掏耳朵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造成伤害。避免与他人共用掏耳工具,以免传播细菌或感染。保护耳朵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随意滥用工具掏耳朵,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和您的朋友一起分享吧!我们也要感谢网友『不算拥有』为我们提供了这篇文章。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