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钟情于那些看似难以触及的“得不到”之人。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或许长时间纠结于同一对象,又或许在不断更替中却陷入相同的困境。
“得不到”的情况千变万化。或许,那个人已经是别人的伴侣;或许,他是如男神女神般的存在,高高在上,难以触及;或许,你单方面表达的爱意,始终未能得到回应;或许,经历了无数次的约会,却最终被拒绝的远离。
尽管面临种种挫折,但你仍如同疯狂一般,渴望得到那个人,愿意付出所有的爱和关怀,甚至将他视为整个宇宙的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或许隐藏在以下六点之中。
1. “稀缺原则”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有时会过高地估计那些难以获得的事物的价值。这一原则由心理学教授Robert Cialdini提出,当某件事物变得稀缺、难以获得时,人们会觉得它更有价值,更想拥有它。这一原则不仅用于商业促销行为,如孤品、限量版等吸引客户购买,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当感情变得稀缺时,人们会越发觉得它珍贵,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去追求。
2. 反阻碍心理
Cialdini认为,“稀缺原则”通过人的反阻碍心理起作用。例如,当父母禁止孩子吃某样东西时,反而会激发孩子去吃;青春期的少年被禁止吸烟喝酒时,反而会激起他们对烟酒的兴趣。这是因为人们不希望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或约束。当觉得自己得不到想要的事物时,就会更加努力去追求。在恋爱中,当感情变得稀缺时,人们会越发觉得对方具有吸引力,更努力去追求。
3. 父母的反对
父母的反对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因素。当父母不支持你的感情时,你可能会觉得这段感情更加珍贵和特别,因为你觉得它需要努力去争取。这种反对也会激发你的反阻碍心理,使你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这段感情。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阻碍因素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影响。例如两人异地、对方已有家室等都会使你更想要去争取这段感情。这些因素使感情变得更加稀缺和珍贵从而激发了你的追求欲望。即使面对经济或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异你也会努力争取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甚至将其美化并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追求和争取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