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赋予生命对未来的防线
当我们谈论免疫,我们在谈论人体抵抗疾病的力量。而计划免疫,则是有策略地增强这种力量,让身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坚固的防线。
一、免疫的获得方式
1. 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激发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这是目前针对儿童传染病预防的常用手段,且遵循一套明确的免疫程序。
2. 被动免疫:通过母体抗体传递给子代,或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特定的免疫制剂。例如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使小儿在短时间内获得免疫能力。
二、常用的免疫制剂及其特点
1.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包括菌苗、疫苗和类毒素。菌苗分为活菌苗和死菌苗,前者接种量少、次数少、免疫持续时间长;疫苗则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类毒素是由细菌外毒素制成,具有无毒但保留免疫能力的特性。
2. 人工被动免疫制剂:主要是免疫血清,如抗毒素、抗病毒血清等。这些制剂进入人体后,虽能迅速产生效果,但预防时间较短,通常为2至3周。
三、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与操作细节
儿童出生后,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预防接种尤为重要。社区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儿童的免疫情况,为他们建立预防接种档案,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得到科学、及时的预防接种。接种前,环境准备和对象准备同样重要,同时要注意对接种对象的身体情况有充分了解,对禁忌证要严格掌握。
四、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每种预防接种都有严格的禁忌证,包括一般禁忌证和特殊禁忌证。如患有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脏病等疾病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对动物血清制品有过敏史者,使用前需特别小心。
五、操作要点与细节
预防接种操作需严格遵守规定,包括核对儿童的姓名、健康情况,遵守接种时间、间隔及次数,检查菌苗、疫苗的质量等。注射时选用上臂三角肌,用规定的消毒剂消毒后注射。
计划免疫是对抗传染病的关键策略。通过有针对性的生物制品接种,赋予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策略的直接受益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