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处与作者
你是否曾想过,那高悬于天际的蓝天,若是有情,历经岁月的沧桑,恐怕也会因世间的悲欢离合而逐渐老去。这句深具情感与哲理的语句,实则出自唐代才子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在这首诗中,李贺借金铜仙人被迁离长安的典故,抒发对朝代兴衰、人世沧桑的悲叹。尤其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另一位才子石延年(字曼卿),对出了这句千古绝对的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这对联句因其意境深远、对仗工整而被称为“千古绝对”。你是否曾想,如果月亮没有阴晴圆缺的遗憾,或许它会永远圆满。这其中的情感与哲理,寄托了人们对永恒的向往和对人间情感的缺憾的反衬。
二、内涵
这对联句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不仅仅是抒发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更是暗含了自然法则的无情。若上天也具备人类的情感,那么它也会因目睹世间沧桑而衰老。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则以自然现象反衬人间情感的缺憾,寄托了人们对永恒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拟人化对比,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凝练表达。
三、相关引用与影响
这对联句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李贺的原诗背景,是他经历仕途失意、离京返乡时的创作,诗中蕴含了个人命运的悲凉和对历史兴亡的哀叹。而毛泽东在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赋予了其革命豪情与历史必然性的新内涵。这对联句被视为“奇绝无对”的典范,展现了李贺对历史兴衰的敏锐洞察和石延年的哲学思考,其跨越时空的创作与呼应,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对联句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每一次品读,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沉情感与哲理。让我们在欣赏其美妙之处的也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