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针对“早阳早自由”(或“早阳早好”)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反驳,基于以下理由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其不可取之处:
关于免疫保护的问题,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并非永久且稳定,而是具有时效性。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的免疫力并不能保证终身有效。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早期毒株,奥密克戎毒株更容易导致再次感染。更为严重的是,重复感染可能会增加患重症的风险,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威胁更为显著。“早阳早自由”的观点在此方面存在误导性。
大规模感染在短期内会对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影响正常的诊疗秩序,甚至可能延误危重患者的救治。专家强调,应通过实现“疫情扁平化”来减轻社会压力,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挤兑。“早阳早自由”的观点在社会负担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尽管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有所下降,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感染仍可能诱发原有疾病的恶化,进而增加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专家明确指出,“晚感染、少感染、不感染”才是最优选择。“早阳早自由”在健康威胁方面显然存在误导性。
“主动感染”这一行为已经违背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故意感染不仅无法实现群体免疫,反而可能扩大传播链,增加病毒变异的风险。防疫工作应当遵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科学原则。“早阳早自由”在防疫原则方面存在严重的误读。
公众在追求个体健康的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公共责任。感染后可能出现的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传染风险,尤其是对高危人群。专家呼吁公众避免主动暴露,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安全。
专家们普遍认为“早阳早自由”这一观点存在误导性,强调公众应当坚持科学防护、积极接种疫苗并尽可能延缓感染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冲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