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应对PM2.5污染再次加码,构筑三道防线严查尾气超标车辆,全市共设500多个检查岗位,确保三环内不见违法大货车的身影。
昨天,随着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的宣布,多警种联动机制全面启动,北京警方进入24小时勤务状态,特别加强对大货车进入市区的管控。这项行动是对PM2.5治理的积极响应,也是北京市今年“一号实事”的有力举措。
交管部门与环保部门紧密合作,成立了机动车尾气流动检测车组,专职民警、巡和公安分县局都被调动起来。特别是在午后、夜晚和凌晨等时段,检查岗位更是活跃,新增的检查岗位主要分布在四环重要出入口及三环内区域。二环路、两广路、前三门大街、平安大街以及施工工地周边道路都将加强执法管控。
对于尾气超标的车辆,相关部门将综合运用环保和交通管理法律,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限期治理。外来车辆如果尾放不合格,也将被劝返。全市的举措频频,无疑拉开了治理PM2.5的序幕。
今年以来,北京市在PM2.5监测和治理方面的行动愈发频繁。从公布过去十年PM2.5的研究数据,到实时公布车公庄站的PM2.5浓度,再到市将治理PM2.5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一号实事”,无不体现出北京对PM2.5治理的决心。
与此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该方案已经通过市委和市的审核,即将上报国务院。据市环保局总量处处长乔淑芳介绍,该方案主要针对“无组织排放”导致的PM2.5污染,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道路保洁、增加林地等。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表示担忧。他认为虽然措施全面且力度大,但如何进一步落实仍是一个大问题。他也指出,尽管有治理方案,但完全达到标准还需要很长时间,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仍需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
这场治理行动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是对未来的长远投资。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空气质量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