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临近,位于哈市南岗区的疾控中心迎来了一波电话咨询的高峰。艾滋病科主任冯忠莲透露,日常的咨询热线如今电话不断,其中关于艾滋病的检测咨询尤为集中。冯主任提到,这部分咨询者中,九成都是因恐惧感染HIV而前来寻求信息的恐艾人群,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男性。这一现象在年末的特殊日子里愈发显著。
王峰(化名),是哈市某事业单位的一名职员,他的一次高危行为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恐惧之中。这种焦虑情绪不断累积,即使检测结果呈阴性也无法让他释怀。他频繁拨打咨询电话,每次通话时间之长,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只有听到医生亲口说出“你没事”,他才能稍稍安心。否则,他将寝食难安,烟不离手。
除了王峰这样的个案,还有许多年轻人因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慌而频繁寻求检测。如小佳(化名),因摔跤后的症状和网上查询到的艾滋病初期症状相似,便陷入恐慌。她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测,即使结果呈阴性也无法完全消除她的疑虑。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她就会立刻联想到艾滋病,再次前往检测。
张磊(化名)的情况更为严重。他与一名女同学发生后,因怀疑对方可能携带病毒而陷入恐慌。他不仅自己进行检测,还拉着家人一起检测,甚至因此放弃了生意。尽管医生多次告诉他并未感染,但他仍无法摆脱恐惧。冯忠莲主任介绍,恐艾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缺乏知识而盲目猜疑的人群,另一类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旦身体不适,他们便会联想到艾滋病的症状。恐艾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于严重的情况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而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方法就是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因此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对于减少恐艾现象至关重要。同时呼吁公众理性对待艾滋病和恐艾症问题积极寻求专业帮助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环境让恐惧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