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Medium和《纽约时报》相继报道,YouTube平台上浮现数千个令人深感不安的视频。这些视频的主角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角色,然而内容却并非由正版制作人创作,而是出自一些无名制片人之手的山寨作品。这些山寨作品中充斥着、暴力以及令人不安的情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视频竟时常与官方正版作品一同被展示在YouTube平台上。
这些视频广泛存在于YouTube的主站及各个服务版块,任何访问该网站的人都能轻易观看。据《纽约时报》报道,甚至有些视频出现在了专为儿童设计的YouTube Kids板块上。
尽管YouTube回应称,限制访问此类被标记的视频并非是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回应,但公众对此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在名为Super Mouse TV的频道上,人们可以找到诸如米奇老鼠被撞倒在斑马线上、血溅路口的同人视频。更有甚至在迪士尼的泥塑动画片中,出现蜘蛛侠掏出生殖器、尿在艾莎公主身上的极端例子。
这类动画片无疑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刺激他们更早地接触到、暴力的想象。长时间、多次数的观看,可能使得动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转向更真实、更极端的内容。
这些视频通常具有熟悉的套路,包含软、暴力擦边球等元素,同时带有恐怖、惊悚以及所有你能想象到的、违背人伦常理的荒谬剧情。尽管画面血腥露骨,但在声音方面,包括配音、背景音乐等,却十分儿童友好,常常带有儿歌的旋律和令人放松的节奏。
网络让孩子们更早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让他们面临更多的危险。许多互联网和儿童相关的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网络青少年保护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制定了《儿童网络保护指南》,指导互联网企业在内容、家长管控、信息滥用与误用处理、不良与非法信息处理、隐私与控制、安全意识等领域的行为。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YouTube Kids全球负责人Malik Ducard对于此事表现出无奈的态度。他表示,平台的能力和责任有限,对于保护儿童远离网络危险,家长才是真正的推动者。这种现实情况下的尴尬,使得他的甩锅言论也显得有道理。
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多关注孩子们在网上看什么,发现这类不良视频时,积极举报。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教育,让他们学会如何辨别和抵制不良内容,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希望未来,互联网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合作,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