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出生在绛州龙门。他因《滕王阁序》和脍炙人口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名垂青史,被公认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篇如同他的生命一般热烈而短暂,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杨炯(650—693年),华州华阴的骄傲。他的代表作《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仕途坎坷,他曾在盈川县令的职位上尽职尽责。他的诗歌如同他的仕途一般,既有豪情壮志,也有深深的哀愁。
卢照邻(约634—约689年),幽州范阳人士。他以《长安古意》等作品闻名于世。然而命运多舛,晚年因病隐居,最终选择投水自尽。他的人生充满了悲苦的色彩,但他的诗歌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在文学的天空。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婺州义乌的才子。他七岁便能作《咏鹅》,才华横溢。后来更是参与了讨伐武则天的行动,并写下了激昂的《讨武曌檄》。兵败后,他的下落成谜,但他的诗歌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这四位杰出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共同被称为“王杨卢骆”。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突破了南朝以来浮艳文风的束缚,推动了唐诗的革新。他们的诗歌如同黎明的曙光,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