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俄罗斯的退出之路:决策、转型与后续发展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幻,一些跨国企业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策。星巴克便是其中的一例。让我们回顾一下其在俄罗斯的退出之路及其后续影响。
一、退出决策与时间线
记得那是2022年的春天,3月8日,星巴克宣布暂停在俄所有商业活动。随后的日子,时钟滴答作响,每一刻都充满了变数。终于在同年5月23日,星巴克正式宣布永久退出俄罗斯市场,结束了长达15年的运营。随之而来的是关闭的门店,一家接一家,共计130家。在退出之后,公司还向2000名员工支付了6个月的工资,并提供转岗支持,这一举动无疑彰显出星巴克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二、背后的退出原因
星巴克的退出并非草率决策。直接的诱因是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跨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尽管俄罗斯业务在星巴克全球营收中的占比不到1%,但对于一个追求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来说,任何一块市场的波动都不容忽视。美元结算体系的冻结更是加剧了跨国企业在俄罗斯的运营困难。
三、品牌与资产的新篇章
退出俄罗斯市场后,星巴克的资产被俄罗斯本土企业家安东·平斯基和知名说唱歌手Timati收购。新品牌更名为“Stars Coffee”,标志也焕然一新,变为一位戴着俄罗斯传统头饰的女性形象,品牌色调则调整为深棕色,尽显本土文化的韵味。菜单上依然保留了部分星巴克的经典饮品,但那些专利产品如星冰乐已被移除。
四、市场的后续发展
类似麦当劳等西方品牌的退出,并未使俄罗斯市场陷入空白。相反,通过本土化替代,俄罗斯成功地维持了市场供给。截至2025年,尽管在制裁的压力下,俄罗斯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通胀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如今(2025年6月),星巴克在中国等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星巴克正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价格调整策略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在俄罗斯,原星巴克的市场空白已由本土品牌接管,继续为俄罗斯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