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是什么"这一深邃命题,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其经典著作《历史是什么?》中给出了发人深省的答案。这部作品不仅是历史的,更是人类认知与理解的旅程。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卡尔的历史观世界。
一、卡尔的核心思想
卡尔的视野深邃且独到,他的理念独树一帜。他提出,“历史是历史学家与事实之间的对话,是当下与过去的无尽交流。”这一观点强调了历史的互动性,而非单纯的记录。在他看来,历史并非被动地记载过去的事件,而是历史学家基于现实的关切,对过去的事实进行主动的选择和诠释。
他进一步阐述了历史事实的建构性。在卡尔眼中,“过去的事实”与“历史事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客观发生的,而后者是经过历史学家选择、解释后赋予意义的内容。历史学家通过自身的价值观和时代背景,筛选事实,形成“历史事实”。
卡尔也批判了传统的历史观念。他反对19世纪实证主义的“史料即史学”,指出史料的留存具有偶然性。他质疑绝对客观性,强调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和选择的重要性。
二、著作背景及其影响
《历史是什么?》源于1961年剑桥大学的系列讲座,写作于冷战背景下,回应了西方知识界的悲观情绪。该书被列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过陈恒的翻译,中文版得以呈现。这本书对20世纪的史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历史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广泛讨论。
三、思想的延伸与中国史学界的共鸣
卡尔的理论与中国史学界关注的历史概念基本问题形成了深刻的呼应。其中包括事实与解释的矛盾、历史规律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史学研究方法论等。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在书中还系统地了历史与科学、道德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在历史中的互动。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剖析,使《历史是什么?》成为理解历史本质的必读之作。
阅读卡尔的《历史是什么?》,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重新审视历史的本质。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也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带你走进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