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女士与宋先生的医疗之旅
在豫北农村的深邃田园,住着一位58岁的蔡女士。这段时间,她的双眼被一种奇怪的病痛所困扰——每当睁开,便感到刺痛、干涩,揉眼只会加剧痛苦。村卫生室、县医院都无法揭示其病因,蔡女士的双眼痛苦到几乎无法睁开。于是,她下定决心前往省城的大医院寻求治疗。
抵达医院,她发现这里如同热闹的集市,人头攒动,许多和她一样来自四面八方的病患都在等待救治。在郑州亲戚的帮助下,蔡女士挂上了眼科一位主任医师的号。从早晨的九点一直等到中午十一点半,终于见到了医生。
专家在听完蔡女士的陈述后,低声嘀咕了一句“这种病症也不罕见。”这句话让蔡女士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委屈。欣慰的是,她得知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委屈的是,如果她能在老家得到同样的治疗,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到省城呢?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确诊蔡女士患有干眼症。面对她和亲戚关于病因、注意事项以及能否根治的疑问,医生忙于在电脑上写处方,仅以“后面还有好几个病人等着”为由,匆匆建议她先用药试试。这一幕让蔡女士不禁感叹,在大医院找专家看病真是难上加难啊!
与蔡女士相比,许昌的宋先生要幸运一些。他陪伴爱人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第一天就顺利住进了病房。第二天,他的爱人便接受了手术。宋先生表示,他们在县里、市里都咨询过医生,因为病情复杂,最终转诊到了这里。市里的医院曾建议他们观察一段时间并在当地进行手术,但宋先生坚决要求转院,“我爱人的病等不起,市医院没有把握。”
在这家医院的妇瘤二病区,记者看到病房里住满了病人,走廊上也都是加床。
对于患者为何纷纷选择大医院这一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孙培春认为,整体诊疗水平高是主要原因。他分析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上医保和新农合的推行,特别是新农合的普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使得他们有条件前往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医院就医。
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办主任孙翠萍也认同这一观点。她以肿瘤治疗为例,指出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体系,其中专家诊断、治疗水平、检查和治疗设备以及临床护理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效果。乡镇卫生院根本不具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条件。一些县级医院虽然设有肿瘤科,但只能做一些基本的治疗。遇到复杂病例,还是需向省级医院转诊。
基层医院认知度不高和部分患者的盲从心理也是患者扎堆大医院的重要原因。一些患者在当地社区医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却偏要前往三甲医院。无论患者的选择如何,医疗专家们都在努力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