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叶长芸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并非新发现,其早在欧美国家就有频繁爆发的报道。早在1999年,美国密歇根州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导致14人死亡,97人患病。而在加拿大,一起因肉类食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导致的严重食物事件在2008年8月爆发,其影响范围甚广。在中国,散发的李斯特菌病例也时有报道。
食品是李斯特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单增李斯特菌能污染多种食品,包括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以及蔬菜和水果等。其中,乳制品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一定比例的水产品、乳制品及家禽均受到该菌的污染。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也不容忽视,生肉中的检出率尤其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单增李斯特菌在冰箱中也能生长繁殖,若食品未经高温彻底加热处理,人们食用后会出现感染症状,因此李斯特菌病又被称为“冰箱病”。
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在动物养殖场。其适应能力强,耐高温、耐酸、耐低温,很容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活下来。如果生熟食品不分开处理,很容易形成交叉污染,最终导致人发生单增李斯特菌病。
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人类李斯特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败血症、脑膜炎等,孕妇感染后常影响胎儿,导致流产或新生儿感染。虽然其侵袭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达20%-30%,对健康危害较大。
经病原学确诊后,李斯特菌病可用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等治疗。对于个人及家庭而言,平时应尽量避免生吃鱼肉、蔬菜,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冰箱食品的储存应生熟食分开。食用冰箱内的食品前,应高温充分加热,温度至少达到70℃,持续两分钟以上。
对于孕妇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应注重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软和的未煮熟蔬菜。只有彻底煮熟的食物才能安全食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包括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了解信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