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为大力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期正式发布了《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与《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明确了血液病“双中心”的设立要求和方向。
相关负责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介绍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是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实现诊疗目标的关键步骤。这些中心要求全方位提升“医教研防管”能力,发挥着在科研创新和医学科技领域的领军作用。
针对《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该标准强调中心应具备对各类疑难危重血液系统疾病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血液病诊疗领域的所有关键技术。在科室设置上,门诊应提供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淋巴瘤、瘤、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代谢与遗传性疾病等专科服务。中心应具备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能力,包括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具备常规治疗、新型治疗方案和新药临床试验的全流程诊疗体系和能力。
标准还明确规定,近五年来,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年均开展的临床检验数量应达到10万病例以上,累计收治的病例应覆盖疑难危重病种清单的90%以上,以不断提升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并逐年提高人员经费占比。
而对于《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该标准则强调中心应具备丰富的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经验,并在区域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体系中占据领导地位。近五年来,区域医疗中心年均开展的临床检验数量应不少于5万病例。累计收治的病例应覆盖疑难危重病种清单的80%以上,具备牵头成立覆盖区域的血液病协作网络的能力,建立符合血液疾病诊疗特点的分级诊疗体系。
这两项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国内血液病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