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吴秋歌做客新华网举办的健康大讲堂。她特别强调了慢性支气管炎预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已经确诊的患者提供了治疗建议。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慢性咽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呢?吴秋歌表示,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咳嗽、咳痰以及喘息。尤其在冬季,这些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到了夏季,虽然咳嗽可能会减轻,但在早晨起来时,痰量会增多,通常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性泡沫痰。
吴秋歌指出,如果慢性支气管炎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喘息,但长期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血管收缩、呼吸困难,甚至引发肺动脉高压等问题。当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慢阻肺时,长期缺氧可能导致胃肠道淤血,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后期,患者可能会减少户外活动,缺乏阳光照射,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合并慢阻肺和严重的骨质疏松时,全身骨骼疼痛将带来极大的痛苦。
那么,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呢?吴秋歌表示,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治疗方面,对于发作期的患者,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因为大多数发作都是由感染引发的。在急性加重期,临床上通常会使用祛痰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对于缓解期的患者,要避免接触各种致病因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也是避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手段。患者还可以考虑口服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虫草菌粉金水宝等,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通过吴秋歌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慢性支气管炎的严重性及其治疗方法。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及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预防是远离这一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