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从体质根源
专家邦教授指出,肥胖者大多属于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源头在于脏腑功能的失调,如脾胃、肝胆等。当这些核心器官出现问题,身体的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病理产物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引发体态偏胖、胸闷、多汗且黏、身重不爽等症状。
针对肥胖的脏腑功能失调,可大致分为四大类。一是胃热型,表现为食欲旺盛、消化吸收能力强,青少年及实胖型壮年人尤为多见。二是脾虚型,这类人群身体沉重、懒于活动,以产后肥胖、轻体力工作者为主,尤其是生活富裕、活动较少的妇女。三是肝郁气滞型,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常见于生活压力大、情商较低的人群。四是肝肾两虚型,肝肾失调导致新陈代谢缓慢,此类肥胖者多合并高血压、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以更年期妇女或中老年人居多。
对于不同类型的肥胖,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胃热型患者适合使用防风通圣散,该药集解表、泻下、清热功能于一体,可畅通排汗、利尿、泻下的渠道,排除体内毒素。但需注意,药性较猛,不可滥用,胃肠道不适者禁用。脾虚型肥胖者则可使用防己黄芪汤,该药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使肥胖者身体变得轻快。肝郁气滞型的肥胖患者可选用大柴胡汤或类似功效的大承气汤。肝肾两虚型患者则适合使用知柏地黄丸等补阴药物。
中药减肥并非没有副作用。用于减肥的中药汤剂多为寒凉性质,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生理功能失衡,降低身体免疫力。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减肥方法,如“荟桂术甘汤”、“九味半夏汤”、“桂枝茯苓丸”、“麻仁丸”“荷叶散”等。但肥胖者体质复杂,有时需要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减肥需辨证论治,针对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案。在追求苗条身材的更要注重健康,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身心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