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他奶事件回溯至2021年7月1日,当时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维他奶的员工梁健辉在香港铜锣湾持刀袭击执勤警员后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被警方定性为“孤狼式本土恐怖袭击”。引发舆论风暴的核心问题在于维他奶集团对此事件的回应态度显得暧昧不明。
关于争议通告引发的众怒。维他奶香港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发布了一份内部通告,在这份通告中,梁健辉被描述为“不幸逝世”,而公司对他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这种措辞立刻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批评,因为它似乎美化了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这份通告引发了内地和香港市民的强烈谴责。接着,内地代言人如龚俊和任嘉伦迅速终止了与维他奶的合作,网民发起了抵制行动,导致维他奶的股价在一天之内蒸发了超过30亿港元。
维他奶后续的回应并没有平息争议。虽然公司撤回了之前的通告并发布了致歉声明,但是没有明确谴责暴力行为,这种做法被视为“避重就轻”。到了2022年3月,央视将其评为“民族匠心品牌”,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公众质疑。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部分消费者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蛆虫事件等,这些进一步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这场危机对维他奶的经济和品牌产生了重大影响。事件直接导致维他奶在2021/2022财年的营收下降14%,净亏损达到1.59亿港元。尽管公司罗友礼强调“爱国爱港是DNA”,但是内地市场的恢复进展缓慢。深圳工厂的搬迁以及资产减值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企业在处理危机公关时的立场模糊问题,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涉及国家安全议题的敏感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一事件对于维他奶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提醒其他企业在处理危机时需要更加审慎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