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仲姜盘——春秋时代的青铜瑰宝
春秋早期,大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的瑰宝——子仲姜盘诞生。这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举世瞩目的文物。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它的详细信息与历史背景。
基本信息:
这件青铜器的尺寸与重量为: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重达惊人的12.4千克。其造型特征独特,展现出春秋早期青铜工艺的巅峰水平。盘身折沿浅腹,圈足下有三只立体爬行猛虎作为支撑。盘壁两侧有云纹附耳,前后各攀一条立体曲折角龙,仿佛正在探水。更为独特的是,盘内装饰了20个可360度旋转的圆雕水生动物,如鱼、龟、蛙等,当水流注入时,它们宛如在水中自由游弋。
历史背景与用途:
子仲姜盘的制作缘由颇为感人。这是晋国太师(或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特别制作的盥洗用盘。铭文记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表达了对妻子长寿的美好祝愿。这件青铜器与青铜匜配合使用,用于商周时期的净手仪式——“沃盥之礼”。随着历史的演变,沃盥礼逐渐废弃,盘也逐渐演变为盛水器。
工艺与文化价值:
子仲姜盘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其可旋转的动物装饰上。这些装饰需要精密合范铸造,克服了活动件粘连的难题。盘内的动态水景设计被视为“2700年前的爱情信物”,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深情厚意。铭文书体工整,用韵精妙,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
流传与收藏:
子仲姜盘的流传历程也颇为传奇。原为香港收藏家叶肇夫从海外购得,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如今,它成为上博的镇馆之宝,被誉为“世所罕见的奇物”。
子仲姜盘不仅展现了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水平,更以其浪漫的人文内涵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它见证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与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子仲姜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与传承。